很多刚接触 Linux 的朋友都跟我吐槽,命令长得太像了,
cd和cp总搞混,rm和mv一紧张就输错,明明昨天刚记的命令,今天用的时候又想不起来参数,越学越没信心。其实这不是你记性差,而是没找对方法。今天兔子哥就带来一套 Linux 标准教程入门计划,专门解决命令混淆的痛点,按这个节奏练 45 天,保证你能实现系统操作独立,再也不用对着命令行犯愁。前 15 天:给命令 “分分类”,记起来更轻松
刚开始学别贪多,先把常用命令按功能分类,一类一类记。比如文件操作归成一组,系统查看归成一组,这样就不容易混了。
- 文件操作组:
mkdir(建文件夹)、cd(进文件夹)、ls(看内容)、rm(删东西)。每天花 10 分钟,对着空文件夹练这几个命令,建了删、删了建,重复到不用想也能敲对。 - 内容查看组:
cat(看文件)、grep(搜内容)、head(看开头)、tail(看结尾)。找个文本文件,比如日志文件,练用grep搜 “error” 关键词,练多了就熟了。 - 权限管理组:
chmod(改权限)、chown(改主人)。虽然这两个命令参数多,但新手先记最常用的,比如chmod 777(全开权限),先保证会用再深究原理。
虽然有人说分类记会限制思路,但对新手来说,先建立框架比零散记更重要。你想啊,就像收拾房间,先按衣服、 books、杂物分好类,找起来才快,记命令也是一个道理。
中间 20 天:场景化练习,让命令 “用起来”
光记命令没用,得在实际场景里用。这 20 天咱们模拟日常操作场景,把命令串起来用:
- 日常文件管理场景:每天练 “新建文件夹→复制文件进去→改文件名→压缩文件夹” 全流程,用到
mkdir、cp、mv、tar命令。比如模拟整理照片,把 “旅游照” 文件夹里的文件复制到 “2024 相册”,再压缩备份。 - 软件安装场景:练用
apt(Ubuntu)或yum(CentOS)装软件,比如装个浏览器、办公软件,看安装过程中会遇到啥提示,学会处理 “依赖不足” 这类常见问题。 - 系统检查场景:每天用
df看磁盘空间,free看内存,top看谁在占资源。比如发现电脑卡了,用top找到占 CPU 高的程序,再用kill关掉它。
或许暗示场景化练习比单纯背命令更有效,我当初练的时候,就是模拟给朋友修电脑,练着练着就发现命令记得牢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练的时候别怕出错,输错命令很正常,看到报错别慌,先看提示里的关键词,比如 “permission denied” 就是权限不够,加
sudo就行。最后 10 天:解决 “忘命令” 难题,学会查帮助
很多人学不好是因为忘命令就慌了,其实 Linux 自带 “说明书”。这 10 天重点练查帮助的方法:
- 用
man命令查手册:输man ls就能看到ls的所有用法,虽然是英文的,但看 “EXAMPLES” 部分的例子,基本能明白怎么用。新手可以把常用命令的手册页面存成图片,忘了就翻。 - 用
--help参数:大部分命令后加--help会显示简单用法,比如cp --help,中文提示更易懂,适合快速查参数。 - 建 “命令小本本”:把容易混的命令写下来对比,比如
cp和mv的区别,rm加-r和不加的区别,贴在屏幕边,看久了自然就记住了。
这里有个小问题,不同 Linux 发行版的命令参数可能有点差异,比如 Ubuntu 和 CentOS 的软件安装命令不同,具体哪些参数差异最大,我目前也在整理,详细的对比表格还得再研究研究。不过新手先把一个发行版练熟,再学其他的就容易多了。
兔子哥觉得,学 Linux 最忌讳急着 “学高深内容”,基础命令练不牢,后面学啥都费劲。这 45 天计划看着长,但每天也就花 30 分钟,坚持下来效果真的不一样。你不用追求 “一次记牢所有命令”,重点是建立 “遇到问题→查帮助→解决问题” 的思路,这样就算忘了命令,也能自己搞定。刚开始可能觉得每天重复练很枯燥,但到第 30 天左右,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操作越来越顺,甚至能帮别人解决小问题了。按这个计划走,45 天实现操作独立真不是吹牛,关键在坚持,希望你能跟着练下来,体会到 Linux 的乐趣~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