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学 C 语言基础的朋友,是不是特想知道到底要学多久才能入门?每次打开教程看到一堆代码就头大,学了一星期还在跟 printf 较劲,越学越没信心。其实啊,自学 C 语言基础入门的时间真不好说死,有人快有人慢,但只要方法对,大多数人都能在合理时间里摸到门道。今天兔子哥就把自己和身边人的真实进度分享出来,再说说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速度,看完你心里肯定能有个数。
每天学 1-2 小时,第一个月能搞定基础语法
我当时每天晚上学 1 个半小时,第一个星期学会了怎么装软件、写 “hello world”,还有变量和输入输出。记得写第一个带 scanf 的程序时,因为忘了加 & 符号,折腾了俩小时才弄明白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。
第二周学了条件语句和循环,这部分得靠多写题。我找了本带例题的教材,每天做 3 道小题,比如判断奇偶数、打印乘法表,刚开始写得磕磕绊绊,经常把 if 和 else 的大括号放错地方,但练到周末就顺多了。
第三周学数组和字符串,这里有点绕,尤其是字符串结束符 '\0',总忘加,导致打印的时候多出一堆乱码。问了群里的学长才知道,用双引号定义字符串会自动加结束符,这才省事了。
第一个月结束时,我能写百十来行的程序,比如统计成绩、简单的排序,虽然不算熟练,但基础语法总算过了一遍。同宿舍的小张每天学 2 小时,进度比我快些,月底已经能写简易计算器了。
遇到难点别死磕,绕过去反而学得快
指针绝对是自学路上的 “拦路虎”,我卡了差不多两周。刚开始怎么也理解不了 “指针就是地址”,对着教材看半天,还是不知道 * 和 & 该怎么用。后来索性放了两天,先去练函数,等函数用熟了再回头看指针,突然就懂了 —— 原来指针就是用来间接操作变量的,跟函数传参配合着用特别方便。
有个网友分享说,他死磕指针一个月没进展,后来跟着视频敲代码,不管懂不懂先照着写,写着写着突然就通了。这方法听起来有点傻,但对新手来说可能真管用,有时候理解是滞后于操作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难点也不能一直绕,比如指针这种核心知识点,绕过去之后还是得回头啃,不然后面学结构体、文件操作都会受影响。我当时是把指针的用法抄在小本子上,没事就翻,慢慢就记住了。
实战项目能加速入门,选对难度很重要
学完基础语法后,一定要做实战项目,这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快的办法。我第二个月开始做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的小程序,功能很简单:录入姓名学号、查询、修改。就这几样功能,逼着我把数组、函数、指针全用了一遍。
写的时候才发现,课本上学的和实际用的差距挺大。比如定义结构体数组时,总忘了分配足够的内存;用指针遍历数组时,经常越界导致程序崩溃。但正是这些错误,让我对知识点的理解深了很多。
刚开始别选太难的项目,比如贪吃蛇、俄罗斯方块这类游戏,对新手来说太复杂,容易打击信心。从几十行代码的小程序开始,比如图书借阅登记、简易通讯录,完成后再慢慢增加功能,这样成就感足,学得也有动力。
影响入门速度的 3 个关键因素
投入时间肯定是第一位的,但不是说每天学 8 小时就比 2 小时快 4 倍。我试过周末一天学 5 小时,结果后面两天啥也不想看,效率反而低。保持每天 1-2 小时的稳定输入,比突击学习效果好得多。
有没有人请教也很重要。我加了个 C 语言自学群,遇到问题在群里问,有时候几分钟就有人解答,比自己闷头查资料快多了。要是身边有学过的同学,多请教请教,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学习资料的选择也挺关键。刚开始用太厚的教材容易被吓住,我是先看薄的入门手册,配合 B 站上的实操视频,等有了基础再去啃厚教材。视频最好选带实操的,光听理论很容易忘。
至于到底多久能入门,我和身边人的情况是:每天学 1-2 小时,坚持 2-3 个月,基本能独立写几百行的程序,看懂简单的开源代码。当然这只是个参考,有人可能更快,有人稍慢,毕竟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投入时间不一样。或许这也暗示着,学习编程并没有统一的进度标准,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更重要。
最后说点我的看法。自学 C 语言最忌讳急功近利,总想着 “多久能学会” 不如多想想 “今天能学会什么”。我现在回头看,刚开始那些觉得难上天的知识点,其实都不算啥,难的是坚持下去不放弃。关于不同人学习效率差异背后的生理或心理机制,我也说不太清,可能跟逻辑思维能力、耐心程度都有关系,这得留给专家去研究。反正你按自己的节奏来,多写多练,肯定能入门。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到你,有啥具体问题,随时找我聊。
标签: 磕磕绊绊 hello world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