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不是很多新手处理 JSON 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:代码明明写对了,一解析就报红错,要么就是中文显示成一堆乱码?搜了半天教程,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。其实啊,JSON 解析错误和中文乱码是新手最常踩的坑,但解决方法都有规律可循。今天兔子哥就把这些问题掰开揉碎了讲,从错误排查到乱码解决,附具体案例,哪怕你刚接触 JSON,看完这篇教程也能少走很多弯路。新手如何解决 JSON 解析错误?一起往下看吧!
先说说:JSON 解析为啥总出错?
JSON 看着简单,其实对格式特别 “较真”,就像写作文要严格守标点规则一样,少个引号、多个逗号都可能导致解析失败。咱们平时解析 JSON 用的
JSON.parse()(JavaScript)或json.load()(Python),就像个 “严格的老师”,格式稍有不对就直接 “打回重写”。根据兔子哥的经验,新手解析错误 80% 都是格式问题,剩下 20% 是数据类型或编码问题,只要找准原因,解决起来并不难。常见解析错误大盘点,附排查步骤和解决方法
咱们先列个表格,把最常见的解析错误、表现、原因和解决方法说清楚,对着看就能排查:
| 错误类型 | 典型报错信息 | 常见原因 | 解决方法 |
|---|---|---|---|
| 格式错误 | “Unexpected token { in JSON at position X” | 键没加双引号,比如 {name: "张三"} | 给所有键加双引号,改为 {"name": "张三"} |
| 引号错误 | “Unexpected token ' in JSON at position X” | 用了单引号,比如 {'name': ' 张三 '} | 统一换成双引号,JSON 只认双引号 |
| 逗号错误 | “Unexpected token ] in JSON at position X” | 最后一个元素后多逗号,比如 ["a", "b",] | 删除末尾多余的逗号,改为 ["a", "b"] |
| 数据类型错 | “Unexpected token t in JSON at position X” | 布尔值大写,比如 {isTrue: True} | 布尔值小写,改为 {isTrue: true} |
| 文件路径错 | “FileNotFoundError”(Python) | JSON 文件路径写错或文件不存在 | 检查路径是否正确,确保文件在指定位置 |
1. 格式错误:键没加双引号
这是新手最常犯的错,比如写 JSON 时图省事,键名没加双引号:
json
// 错误示例{name: "张三", age: 25}解析时会直接报错,因为 JSON 规定键必须用双引号包裹。正确写法是:
json
// 正确示例{"name": "张三", "age": 25}排查时先看报错信息里的 “position X”,定位到具体行数,检查附近的键是否都加了双引号。
2. 引号错误:用了单引号或混合引号
有人习惯用单引号写字符串,比如:
json
// 错误示例{'name': '张三', "age": 25}JSON 只认双引号,单引号或混合使用都会报错。解决办法很简单,把所有单引号换成双引号就行。
3. 逗号错误:末尾多逗号
写列表或对象时,新手总爱在最后一个元素后加逗号:
json
// 错误示例{"hobby": ["看书", "跑步",]}这个小逗号看似不起眼,却会让解析器认为后面还有元素,直接报错。删掉末尾逗号就好:
json
// 正确示例{"hobby": ["看书", "跑步"]}中文乱码别头疼,3 招就能解决
JSON 里有中文时,很容易出现 “张且 这类乱码,看着就心烦。其实乱码主要是编码不一致导致的,解决方法分场景来看:
1. 读取 JSON 文件时中文乱码(Python)
用 Python 的
json.load()读文件时,中文乱码多半是没指定编码格式。比如这样写代码:python
# 错误示例:没指定encodingwith open("data.json", "r") as f:data = json.load(f) # 中文可能乱码Windows 系统默认编码不是 UTF-8,必须手动指定
encoding="utf-8":python
# 正确示例with open("data.json", "r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data = json.load(f) # 中文正常显示这招对大部分文件乱码都管用,记得养成加编码参数的习惯。
2. API 接口返回 JSON 中文乱码
调用 API 时遇到中文乱码,通常是接口返回的编码和本地解析编码不一致。用 Python 的
requests库时,可以这样处理:python
import requestsresponse = requests.get("https://api.example.com/data")response.encoding = "utf-8" # 手动指定编码data = response.json() # 现在中文正常了如果还乱码,试试打印
response.encoding看看接口实际编码,换成对应的编码格式(比如 “gbk”)。3. 写入 JSON 文件时中文转义(Python)
用
json.dump()写文件时,中文可能变成\u5f20\u4e09这样的转义字符,虽然解析时能恢复,但看着不舒服。解决方法是加ensure_ascii=False参数:python
# 错误示例:中文被转义with open("out.json", "w") as f:json.dump({"name": "张三"}, f) # 结果:{"name": "\u5f20\u4e09"}# 正确示例:中文正常显示with open("out.json", "w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json.dump({"name": "张三"}, f, ensure_ascii=False) # 结果:{"name": "张三"}加上这个参数,中文就能直接写入文件,不用转义了。
实用工具:帮你快速排查错误
光靠眼睛看容易漏错,这些工具能帮你省时间:
1. 在线 JSON 校验工具
推荐 “JSON.cn” 或 “JSON Formatter”,把 JSON 数据粘进去,点 “校验” 按钮,有错会标红显示位置,还能自动格式化。兔子哥每次写 JSON 都用它检查,比自己盯屏幕强多了。
2. Python 的 json.tool 模块
命令行里就能校验 JSON 文件,输入:
bash
python -m json.tool data.json如果格式有错,会直接提示错误位置;没错的话会打印格式化后的 JSON,方便查看结构。
3. VS Code 插件
装个 “JSON Validate” 插件,写 JSON 时实时报错,鼠标移到红线处能看到错误原因,写代码时超方便。
自问自答:新手常问的几个问题
问题 1:解析错误时,先看代码还是先看 JSON?
肯定先看 JSON!大部分错误是 JSON 格式不对,先用在线工具校验 JSON,确认格式没问题再查代码。就像做题错了,先看题目要求再看步骤对不对,对吧?
问题 2:为什么有时候 JSON 看着没错还是解析失败?
可能是有隐藏字符,比如中文全角逗号 “,” 和英文逗号 “,” 看着像,JSON 只认英文逗号。还有空格问题,比如键名前后有多余空格,比如
{" name ": "张三"},虽然能解析,但可能导致取键时出错。问题 3:中文乱码和操作系统有关吗?
有关系!Windows 系统默认编码是 GBK,而 JSON 推荐 UTF-8 编码,所以在 Windows 上处理 JSON 更易乱码,必须手动指定 UTF-8 编码。Mac 或 Linux 默认编码是 UTF-8,乱码情况少一些,但也建议指定编码保险。
其实啊,JSON 解析错误和中文乱码看着麻烦,实际解决起来就那几招。关键是养成 “先校验格式,再检查编码” 的习惯,遇到问题别慌,一步步排查。兔子哥刚开始学的时候,一个逗号错了找半天,后来用了在线校验工具,错误率降了一大半。
新手不用追求一次写对,多试几次,错几次就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了。遇到乱码别着急改代码,先检查文件编码和接口返回编码,大部分情况加个 encoding 参数就搞定。希望这篇教程能帮你解决 JSON 解析和乱码问题,下次处理 JSON 时,你也能顺顺利利的!
标签: json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