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语言编程题实例及详细解题步骤,从基础到进阶轻松掌握

admin C语言 4


是不是很多新手朋友学 C 语言时,看语法觉得还行,一碰到编程题就犯怵?拿到题目不知道从哪下手,脑子里一团乱麻,就算勉强写出代码,也不知道对不对。其实啊,编程题有它的套路,只要掌握了解题步骤,从基础到进阶都能慢慢搞定。今天兔子哥就带大家做几道典型题目,一步步教你怎么分析、怎么写代码,保证你看完有收获,一起往下看吧!


基础题:打印 “Hello World!” 并输出自己的名字
这道题几乎是每个学编程的人都会遇到的第一道题,看起来简单,但能帮你熟悉基本的代码结构。
  • 题目要求:编写程序,先在屏幕上打印 “Hello World!”,换行后再打印自己的名字,比如 “我的名字是:张三”。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首先得包含 stdio.h 头文件,因为要用 printf 函数。
    2. 然后写 main 函数,这是程序的入口。
    3. 用 printf 分别打印两句话,注意换行符 “\n” 的使用。

  • 代码示例:

plaintext
#include int main(){printf("Hello World!\n");  // 打印第一句话,换行printf("我的名字是:兔子哥\n");  // 打印名字,换行return 0;}

为什么要加 “\n”?因为 printf 默认不换行,加了它才能让两句话分开显示在两行,看起来更清楚。运行这段代码,屏幕上就会按要求显示内容,是不是很简单?


基础进阶:计算两个整数的和并输出结果
这道题能帮你掌握变量、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,比上一题多了点交互性。
  • 题目要求:让用户输入两个整数,程序计算它们的和,然后输出 “两个数的和是:XX”。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定义三个 int 类型的变量,a 和 b 用来存输入的数,sum 存和。
    2. 用 printf 提示用户输入两个数。
    3. 用 scanf 接收用户输入的两个数,注意加 & 符号。
    4. 计算 sum = a + b。
    5. 用 printf 输出结果。

  • 代码示例:

plaintext
#include int main(){int a, b, sum;  // 定义变量printf("请输入两个整数,用空格分开:");  // 提示输入scanf("%d %d", &a, &b);  // 接收输入sum = a + b;  // 计算和printf("两个数的和是:%d\n", sum);  // 输出结果return 0;}

这里要注意,scanf 里的 “% d % d” 和输入时的格式要对应,用户输入时两个数之间用空格或回车都行。要是忘了加 & 符号,程序就没法正确接收输入,这点新手很容易忘。


中级题: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
素数就是只能被 1 和自身整除的大于 1 的整数,这道题能练习循环和条件判断的用法。
  • 题目要求:让用户输入一个整数,程序判断它是不是素数,然后输出 “XX 是素数” 或 “XX 不是素数”。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定义变量 n(用户输入的数)和 i(循环用),再定义一个标志变量 is_prime,初始化为 1(假设是素数)。
    2. 接收用户输入的 n。
    3. 特殊情况处理:如果 n 小于等于 1,肯定不是素数。
    4. 循环从 2 到 n-1,看有没有能整除 n 的数,要是有,就把 is_prime 改成 0。
    5. 根据 is_prime 的值输出结果。

  • 代码示例:

plaintext
#include int main(){int n, i, is_prime = 1;printf("请输入一个整数:");scanf("%d", &n);if (n <= 1){is_prime = 0;  // 小于等于1的数不是素数}else{for (i = 2; i < n; i++)  // 从2循环到n-1{if (n % i == 0)  // 如果能被i整除{is_prime = 0;break;  // 找到一个就能确定不是素数,跳出循环}}}if (is_prime == 1){printf("%d是素数\n", n);}else{printf("%d不是素数\n", n);}return 0;}

这里的 break 很重要,一旦找到能整除的数,就不用再循环了,能节省时间。那循环条件能不能优化呢?其实循环到 sqrt (n) 就行,因为如果 n 有因子,肯定有一个小于等于它的平方根,不过新手阶段先用 i < n 的写法,好理解。


进阶题:用冒泡排序给数组排序
排序是编程里很基础的算法,冒泡排序虽然效率不是最高,但思路简单,适合新手学习。
  • 题目要求:定义一个包含 5 个整数的数组,用冒泡排序法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,然后输出排序后的数组。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定义一个数组,比如 int arr [5] = {5, 2, 4, 1, 3};。
    2.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,5 个数需要 4 轮。
    3. 内层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,每轮比上一轮少一次。
    4. 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,如果前面的比后面的大,就交换它们。
    5. 排序完成后,遍历数组并输出。

  • 代码示例:

plaintext
#include int main(){int arr[5] = {5, 2, 4, 1, 3};int i, j, temp;  // temp用来临时存交换的数// 外层循环:排序轮数for (i = 0; i < 4; i++){// 内层循环:每轮比较次数for (j = 0; j < 4 - i; j++){if (arr[j] > arr[j+1])  // 前面的数大,就交换{temp = arr[j];arr[j] = arr[j+1];arr[j+1] = temp;}}}printf("排序后的数组:");for (i = 0; i < 5; i++){printf("%d ", arr[i]);}printf("\n");return 0;}

运行这段代码,输出会是 “排序后的数组:1 2 3 4 5”。冒泡排序的关键就是 “两两比较,大的往后冒”,多跑几遍代码,看看每轮排序后数组的变化,就能理解它的原理了。


兔子哥想跟大家说,做编程题别怕慢,刚开始一道题想半小时、一小时都很正常。关键是要养成 “先分析问题,再想步骤,最后写代码” 的习惯,而不是上来就瞎写。写完代码后,多试试不同的输入,看看结果对不对,这样能更快发现问题。
其实编程题就像解谜,解开一道题的成就感特别强。从基础题开始,一道一道练,慢慢你就会发现,再难的题也能拆成几个小步骤来解决。我当初练排序算法时,光冒泡排序就写了不下五遍,才真正搞懂每一行代码的作用。所以啊,多动手、多思考,你肯定能掌握编程题的解题技巧。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到你,有啥不会的题,也可以来问兔子哥!

标签: 一团乱麻 Hello World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