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触 Python 的零基础朋友是不是总在这些地方犯难?看到 “变量”“函数” 这些词就觉得抽象,不知道它们到底能干嘛;写代码时变量名随便起,回头自己都忘了代表啥;定义函数时参数和返回值搞不清,调用起来一堆错误;循环写着写着就成了无限循环,程序卡死只能强制关闭。别着急,兔子哥当年自学 Python 时,给变量起名用 “a”“b”“c”,写了几十行代码后完全看不懂逻辑;第一次写循环求 1 到 100 的和,忘了加累加变量,结果输出永远是 0。今天就带大家把变量、函数、循环这三个核心语法讲透,再配上实战案例和避坑技巧,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,一起往下看吧!
一、变量:给数据 “起名字”,编程的第一步
变量是编程的基础,就像给每个数据贴标签,方便我们找到和使用,这部分学好了,后面的语法就顺了。
- 变量到底是啥?用生活例子轻松懂
简单说,变量就是给数据起个名字。比如你手里有个苹果,给它起名 “apple”,后面想吃苹果时,直接说 “apple” 就行,不用每次都描述 “那个红色的、圆的水果”。编程里也一样,age = 18就是给数字 18 起名 “age”,后面用print(age)就能输出 18,不用每次都写 18。 - 怎么定义变量?就三步:起名→赋值→使用
- 起名:变量名得有意义,见名知意最好。比如存年龄用
age,存成绩用score,别用 “a”“b” 这种没意义的名字。 - 赋值:用等号 “=” 赋值,左边是变量名,右边是数据。比如
name = "小明"height = 1.75。 - 使用:直接用变量名调用数据,比如
print(name)会输出 “小明”。
- 变量命名规则:这 5 条千万别犯
- 只能用字母、数字、下划线,不能用数字开头(比如
1score不行,score1可以)。 - 不能用 Python 的关键字(比如
iffordef这些词,系统已经占用了)。 - 区分大小写,
Name和name是两个不同的变量。 - 别用中文当变量名,虽然 Python 支持,但容易出乱码。
- 多个单词用下划线连接,比如
student_name比studentname好读。
- 常用数据类型:3 种基础类型先记牢
| 类型 | 作用 | 例子 | 怎么定义 |
|------|------|------|----------|
| 整数(int) | 存没有小数点的数 | 18、-5、0 |age = 18|
| 浮点数(float) | 存小数 | 95.5、3.14 |weight = 65.5|
| 字符串(str) | 存文字 | "Python"、"你好" |message = "Hello"|
怎么看变量类型?用
type()函数,比如print(type(age))会显示,帮你确认类型对不对。实战小练习:用变量存个人信息并打印
python
# 定义变量name = "小李"age = 20major = "计算机"score = 92.5# 打印信息print("姓名:", name)print("年龄:", age, "岁")print("专业:", major)print("成绩:", score, "分")运行后会清晰显示所有信息,改变量值就能更新内容,超方便。
二、函数:把重复代码 “打包”,一次编写多次用
写代码时经常会重复用某段逻辑,比如计算平均分、判断成绩等级,这时候函数就派上用场了,能帮你少写很多重复代码。
- 函数的好处:为什么要学函数?
- 减少重复代码:比如计算平均分的代码,用函数封装后,需要时调用就行,不用每次都写一遍。
- 方便修改:逻辑变了,只需改函数内部代码,不用到处找重复的代码块。
- 让代码更清晰:大程序分成多个函数,结构更清楚,别人一看就懂。
- 函数定义:3 步写出你的第一个函数
用def关键词定义函数,格式如下:
python
def 函数名(参数1, 参数2): # 参数可选,根据需要加函数体(要执行的代码)return 返回值 # 可选,根据需要加举个例子:写个计算平均分的函数
python
def calculate_average(scores): # scores是参数,接收传入的成绩列表total = sum(scores) # 计算总和avg = total / len(scores) # 计算平均分return avg # 返回平均分# 调用函数math_scores = [90, 85, 95]avg_score = calculate_average(math_scores) # 传入参数,接收返回值print("数学平均分:", avg_score) # 输出90.0- 参数和返回值:别搞混这两个概念
- 参数:函数括号里的变量,用来接收外部传入的数据,比如上面的
scores。没有参数就空括号def func():。 - 返回值:用
return返回的结果,调用函数后可以用变量接收。没有返回值可以不写return,默认返回None。
- 实战小练习:写个判断成绩等级的函数
python
def get_grade(score):if score >= 90:return "优秀"elif score >= 80:return "良好"elif score >= 60:return "及格"else:return "不及格"# 调用函数my_score = 85grade = get_grade(my_score)print("成绩等级:", grade) # 输出“良好”三、循环:让程序 “重复做事”,解放双手
很多时候需要重复执行某段代码,比如打印 1 到 10 的数字、遍历列表里的所有元素,这时候循环就能帮你自动完成,不用一行行写代码。
- 两种循环:for 循环和 while 循环,用法大不同
- for 循环:已知循环次数时用,比如遍历列表、固定次数循环。
格式: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: 循环体
例子:打印 1 到 5 的数字
pythonfor i in range(1, 6): # range(1,6)生成1-5的数字print(i) # 依次输出1、2、3、4、5 - while 循环:未知循环次数,满足条件就继续时用。
格式:while 条件: 循环体
例子:打印 1 到 5 的数字
pythonnum = 1while num <= 5: # 条件成立就循环print(num)num += 1 # 必须更新条件,不然会无限循环
- 循环里的小技巧:break 和 continue
- break:跳出整个循环,不管后面还有多少次。
例子:找到第一个大于 90 的成绩就停止
pythonscores = [85, 92, 88, 95]for s in scores:if s > 90:print("找到高分:", s)break # 找到后跳出循环 - continue:跳过当前循环,继续下一次。
例子:打印所有偶数,跳过奇数
pythonfor i in range(1, 11):if i % 2 != 0: # 是奇数continue # 跳过print(i) # 输出2、4、6、8、10
- 实战小练习:用循环计算 1 到 100 的和
python
# 方法1:for循环total = 0 # 累加变量,初始为0for i in range(1, 101): # i从1到100total += i # 每次加iprint("1到100的和:", total) # 输出5050# 方法2:while循环total = 0num = 1while num <= 100:total += numnum += 1 # 别忘更新num,不然无限循环print("1到100的和:", total)四、避坑指南:新手最容易踩的 6 个坑,这样解决
- 变量坑:变量未定义就使用,报错 “NameError”
写代码时拼错变量名,比如把age写成ag,Python 会说 “没找到 ag 这个变量”。解决:仔细检查变量名拼写,确保使用前已定义。 - 函数坑:参数数量不对,报错 “TypeError”
定义函数时写了 2 个参数,调用时只传 1 个,比如def add(a,b): return a+b,调用add(5)就会报错。解决:调用时参数数量和定义时一致,少了补参数,多了删多余的。 - 循环坑:while 循环忘记更新条件,导致无限循环
写while num <= 5: print(num),没写num +=1,程序会一直打印 num,卡死。解决:while循环里一定要有让条件变假的语句,比如num +=1count -=1。 - 变量类型坑:字符串和数字直接相加,报错 “TypeError”
想打印 “年龄:18 岁”,写成print("年龄:" + age),age是整数,字符串不能直接加数字。解决:用逗号分隔print("年龄:", age, "岁"),或转成字符串str(age)。 - 函数返回值坑:以为函数会自动返回结果,其实没写 return
写了计算函数却没 return,比如def add(a,b): a+b,调用后拿不到结果。解决:需要返回结果时一定要写return,比如return a+b。 - 循环索引坑:for 循环里修改循环变量,导致结果异常
在for i in range(5):里写i = 10,想跳过后面的循环,结果没效果,因为 for 循环的 i 会按 range 重新赋值。解决:用 break 跳出循环,别直接修改循环变量。
网友 “编程小白” 分享:“之前写循环总忘记加累加变量,算 1 到 100 的和一直得 0,后来在循环里加了
total +=i,一下子就对了,原来这么简单!”五、自问自答:零基础学核心语法常问的 3 个问题
- “变量名一定要用英文吗?用中文行不行?”
Python 支持中文变量名,比如姓名 = "小明"能运行,但不推荐!中文变量在不同编辑器里可能显示乱码,而且很多教程和项目都用英文,养成英文命名习惯更好,以后看别人的代码也方便。 - “函数一定要有返回值吗?没有 return 行不行?”
当然行!如果函数只是打印内容、修改变量,不需要返回结果,就可以不写 return。比如写个打招呼的函数:def greet(name): print("你好," + name),调用后直接打印,不用返回值。 - “for 循环和 while 循环怎么选?什么时候用哪个?”
已知循环次数或遍历列表、字符串时,优先用 for 循环,简单不容易错;不知道循环次数,需要满足某个条件才停止时,用 while 循环,比如 “一直输入密码,直到输对为止”。
结尾心得
变量、函数、循环是 Python 的核心骨架,把这三个学好,写简单程序完全没问题。兔子哥的经验是,学变量要养成 “见名知意” 的习惯,别偷懒用简单字母;学函数要多练参数和返回值的传递,理解 “输入→处理→输出” 的逻辑;学循环要注意边界条件,避免无限循环。新手别怕犯错,每个错误都是进步的机会,把常见的坑踩一遍,以后写代码就顺了。每天花半小时练这三个语法,写几个小例子,一周就能熟练掌握,后面学更复杂的知识也会轻松很多,加油,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厉害!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